第一百六十二章——断裂的房子 2(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在布爾河戰役失敗的消息傳到華盛頓之後,震驚了整個聯邦,沒想到會敗的這麽慘,北方稱之爲“黑暗的星期一”。在這之後,林肯將寶壓在了喬治麥克萊倫,希望他能夠重建波托馬克軍團。但是這個麥克萊倫是一個美國的“趙括”,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軍事理論那是滾瓜爛熟,但是一到打仗就拉了稀。他在上台之後,就幹了兩件事,一是擴軍,將波托馬克軍團擴充到了16萬人,而是練兵,一連數月都在操練部隊。它幻想著在進行樂充分的准備之後,對南部聯盟首都裏士滿發動一次決定性的進攻。
但是麥克萊倫長時間的按兵不動讓美國人民都點等不下去了,輿論開始不滿,林肯政府也連連下令催促。萬般無奈之下,他才勉強采取了行動。在10月下旬,他命令部下查爾斯斯通將軍進行偵查,但是他想不到的是,他派出去偵查的這個人已經在暗地裏向南部聯盟投誠了,斯通將北軍的計劃和盤托出。在比武當中,當對手知道你下一步要出什麽招的時候,那你就會處處被壓制,當打仗的時候,對手知道了你的行動計劃,那你就會處處挨打,北軍再一次遭到了慘敗。
按理說,像這樣的人物,早就應該像倒垃圾一樣給倒掉,但是聯邦當時居然沒有找到一個更加適合的人才,而且在11月總司令退休之後,又當了陸軍總司令。在這樣的統帥指揮下,如果北軍還能打贏的話,那真的就是沒天理了。
雖然北軍在陸地方面不斷損兵折將,但是在海上,北軍卻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雖然南軍鼓動南部劫捕北方的船只等,但是依舊不是北軍的對手,北軍對南方的港口進行了重點封鎖,成果非常顯著,重點封鎖的第一年,使得南部聯盟各港口的進出船只總數比內戰爆發前減少了80%。
南北雙方除了在戰場上打得你死我活之外,還在國際舞台上縱橫捭阖。南部聯盟之所以敢于分裂聯邦,在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發動內戰,是因爲它深信自己能夠得到歐洲列強的全力支持和援助。他們把南方廣大的種植園中種植的棉花當成了吸引歐洲列強幹涉美國內戰的一張王牌,南部的棉花是英國、法國等國棉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材料來源,在1850年到1860年之間,英國所用棉花的80%來自于南部聯盟,而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1,。因此,南方奴隸主們就産生了一種迷之錯覺,認爲歐洲列強有求于棉花,雖然南部聯盟實力遠不如北方,但是加上歐洲列強的強援之後,南部聯盟將不可戰勝。他們對于自身的自信達到了一種有狂妄自大的地步,認爲歐洲列強必將爲了自身的利益全力支持南部聯盟,那根小小的、細細的棉絨能夠把世界絞死,一旦他們停止了棉花的供應,整個歐洲的紡織機都將無法轉動,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對棉花開戰,棉花就是王。南部聯盟將棉花當成了賭注,以此爭取歐洲列強的支援。其實,南部聯盟想得不是有點多,而是非常多,雖然面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絕不可能是各國決定政策的唯一因素。更何況在1861年戰爭爆發的上半年,英國市場上的棉花供過于求,而且英國還可以從埃及和印度進口棉花。而且令南部聯盟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手中的棉花沒能稱王,稱王的是北方的小麥,因爲當時歐洲糧食歉收。所以,南部聯盟的外交政策注定了肯定會以失敗收場。
雖然南部聯盟的“棉花戰略”被證明是無稽之談,但是美國內戰的爆發還是在歐洲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歐洲各國對內戰進程都非常關注。可是比較好玩的是,當時各國政府的反應和各國人民的反應卻非常不同。當時歐洲各國的人民普遍同情北方,因爲經過文藝複興和思想啓蒙之後的歐洲人都十分反感奴隸制這種東西,並且將美國的內戰引申到了歐洲,認爲南方代表的就是封建政治的象征,而把北方看作民主與進步的象征。雖然人民支持北方,但是當時各國政府普遍力挺南方,他們擔心北方的勝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二章——断裂的房子 2,网址:/34438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