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7(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雖然巴黎人民不甘心失敗,他們還想戰鬥下去,但是普法戰爭的結局已經確定了,法國已經戰敗。在1871年5月10日,法國和普魯士,不,不能叫普魯士,而是應該叫德國,或者叫德意志帝國,簽訂了《法蘭克福和約》,主要內容有:法國將重要的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東部連同梅斯要塞割讓給德意志帝國;法國需要向德國賠償高達50億法郎的賠款,在賠款賠付清之前,德軍將駐留在法國境內,直到賠款支付完畢爲止,當然,駐軍費用還得法軍來掏。《法蘭克福和約》的簽訂,也使德法兩國之間的梁子給結下了,成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
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國王威廉也隨軍行動,在1870年10月5日,威廉的大本營遷到了距離巴黎22公裏的凡爾賽,這座自從太陽王路易十六建成以來,一直是法國國王的主要居住地和政府所在地的輝煌宮殿。在10月19日,威廉在陸軍廣場舉行了閱兵儀式,以紀念在萊比錫大敗戰神拿破侖57周年,這就有點赤裸裸打臉的節奏了。
隨著普法戰爭的順利進行,俾斯麥開始籌算著戰場之外的事情了,那就是發動普法戰爭的目的——統一德意志,重建帝國。而當時的社會形勢,也非常有利于德意志的統一,不但北德意志統一呼聲很高,南德意志地區諸邦也有了統一的要求,他們派了代表來到了普魯士國王所在地凡爾賽。但是,此時的戰事卻開始轉向了僵持,而且其他的歐洲大國有了要幹涉的迹象,這其中最明顯的要數英國,因爲英國一直以來對歐洲大陸都秉承著“均勢方針”,不可能允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主。但是老練的俾斯麥抓住了時機,他主動建議召開倫敦會議,進行商討。倫敦會議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會議,因爲它一方面使得英國獲得了面子,另一方面又使得俄國得到了實惠,從而排除了對戰爭的幹涉。對于奧地利來說,普奧戰爭過去還沒幾年呢,就算奧地利再健忘,估計也忘不了當初拿破侖三世是如何的賣隊友,忘不了普魯士在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是如何異常寬大地對待自己的。
在排除了列強幹涉的可能性之後,德意志帝國統一被排上了日程。柏林的帝國會議上,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並宣布德意志統一,德意志帝國建立。
在這之後,他們派出了30名議員于12月16日抵達凡爾賽宮,兩天後的下午,威廉接待了代表團。帝國議會主席,已經70歲的愛德華向威廉致辭:願陛下愉快地接過德意志的皇冠,以爲我們的統一大業做出貢獻。
在1871年1月18日,威廉在凡爾賽鏡宮正式加冕爲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最終統一起來。至于爲什麽選擇在法國凡爾賽加冕,是有原因的,因爲法國一直是德意志統一過程中的外來阻礙力量,而且法國和德意志之間還有著舊恨,當年拿破侖在打贏了輝煌的奧斯特裏茨戰役之後,逼迫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從而在形式和名義上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雖然當年的罪魁禍首已經沒了,但是很顯然普魯士沒有忘記這一點,他們進行了報複,在法國戰敗之際在法國的驕傲所在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確實是件鼓舞德國民族的酣暢淋漓的快事。
德國的統治階級將統一戰爭的勝利歸功于鐵血宰相俾斯麥以及他的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僚總參謀長老毛奇和陸軍部長羅恩將軍。威廉曾在慶功宴上這樣說道:您,羅恩將軍,磨亮了寶劍;您,毛奇將軍,正確使用了寶劍;您,俾斯麥伯爵,多年來如此卓越地掌管我的政策,每當我感謝軍隊時,就特別想到您們三位。
後來,有一幅油畫,畫的內容就是威廉在凡爾賽宮加冕時的情景,據說爲了突出俾斯麥,畫家將俾斯麥的軍服畫成了白色,使得身穿白色軍服的俾斯麥在一片黑色軍服之中是如此的突出和耀眼。據說之所以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七章——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7,网址:/3443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