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俄国的蜕变 10(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沙皇的诏書一下,效果很明顯,在各省都召開了各自的貴族委員會,到了1858年底的時候,已經普遍建立起來了貴族委員會。在1858年2月的時候,之前成立的那個農民事務秘密委員會也從背後走向了前台,搖身一變變成了農民事務總委員會,開始領導全國範圍內的貴族委員會,負責改革的准備工作。但是,雖然換了一個名稱,但是人還是那點人,既然還是以大地主爲主,那麽它就注定不可能能幹出點什麽事來,改革的工作仍然沒有什麽進展。雖然沒幹什麽實事,但是最起碼把廢除農奴制這件事擺到台前來說了,而不只是在私下裏商量了。因此,在社會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人所處的社會階層,各政治集團所處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決定著他們的想法。
首先,要說的,就是既得利益者,大貴族地主。大貴族地主只占貴族階級的10%左右,注意,是只占貴族階級而不是整個社會,整個貴族能有多少人啊。但是,就是這麽點大貴族地主卻占據了30%的農奴。這群人處于社會階層的頂端,享受著高官厚祿和種種特權。作爲既得利益最大的一群人,他們肯定希望農奴制千秋萬代,直到永遠才好呢,他們反對任何改革,因爲任何改革都要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他們是封建農奴制最堅定的擁護者和有力的支柱。沙皇诏書的公布,引起了他們非常大的不滿當時,大貴族地主在蘇沃洛夫伯爵的領導之下,擬定了一個最保守的方案:全部土地都要仍然歸地主所有;農民只有在完全服役的情況下可以無限期地使用自己的份地;保證地主對農民的支配權。他們是農奴制改革的最大障礙。
在大地主貴族之後,是資産階級化的貴族地主,雖然這些人對農奴制也持批評的態度,但是他們畢竟還是屬于農奴主陣營,他們在根本上是不願意從根本上推翻農奴制的,只是希望用和平的手段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當然,肯定是有利于他們自己的改革。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改良,不要革命。他們中的代表卡維林說,借著改良道路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似乎就可以在500年內使俄國國內一直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繁榮下去。他們對沙皇的诏書則要歡迎的多,他們盛贊“開辟了新的曆史紀元”,“是貴族崇高的自我犧牲的産物”。
但是這群人,因爲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政治觀點不同,所以對改革的意見就不完全一致,其結果就是提出的方案形形色色,數以百計。在這數百份意見中,有代表性的有兩份,一個是特維爾省的翁可夫斯基,他的方案所代表的是黑土地帶上那些希望把自己的經濟轉移到資本主義軌道上的地主的利益。這份方案提出,要完全廢除農奴制,通過贖買的方式把土地分給農民,而且土地只能有農民本人來贖買,封建地租的贖金則由國家進行提供。另一份方案則是波爾塔瓦省的波津提出的,只是要求把宅園地分給農民,而全部土地還是歸地主所有。雖然他們的方案各異,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維護貴族地主的利益。
在這些統治階級之下,就是廣大的、被統治的農奴階級。農民和代表農民利益的革命主義者,他們對于沙皇诏書的反應則要激烈的多,不是提方案,靠嘴喊,而是直接上手了,他們用暴動作爲沙皇诏書和改革准備工作的回答。而且這幫人不單單只會動手,還會用筆杆子,他們以《鍾聲》和《現代人》爲陣地,開始向沙皇和地主開炮,抨擊他們改革的欺騙性和掠奪性,抨擊資産階級的妥協性,十分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並且提出了自己的主張。要求立即廢除地主和國家對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農奴制特權,將土地無償地分給農民。
農民運動的高漲,以及革命主義者的行動,給俄國的統治階級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但是面對著棘手的局勢,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不得不作出讓步。在1858年1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七章——俄国的蜕变 10,网址:/34438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