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钢铁炼狱:一战 1(2/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已經超過英國成爲歐洲第一的時候,德國就開始嘀咕了,憑什麽你們沒那多的本事卻占那麽多的地盤啊,憑什麽法國這個渣渣的地盤比我要多得多?憑什麽英國霸占著那麽多地盤,而且還是一副世界老大的樣子?德國心裏肯定不服啊!肯定打算和之前的那些人比劃比劃,重新規劃一下地盤。但是,這不是簡單過程,因爲經過幾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德國的實力追平甚至超過英國,但是德國並沒有占到一個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德國三傑之一的俾斯麥還在的話,估計他能夠運用娴熟的外交手腕,讓德意志帝國用最小的代價來取得最大的成果。但是很可惜,年輕氣盛的威廉二世上位之後,已經不屑于隱藏自己的觀點了,也是在他的影響下,德國外交部長才會公然的叫囂:讓別人分割陸地和海洋,我們只滿足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關下的地盤。
其實,德國和英國之間的梁子還要從德國統一時開始說起。自斯圖亞特王朝之後,英國的王位就傳到了漢諾威,漢諾威王朝登上了英國的曆史舞台。自此之後,漢諾威也成了英王的屬地。但是,衆所周知,漢諾威是德意志的土地,也就是說,如果普魯士想要統一的話,那漢諾威肯定是不能放手的,當初在拿破侖戰爭時期,拿破侖爲了穩住普魯士,甚至還以漢諾威作爲條件。德意志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俾斯麥的決心不容阻擋,最終,在英國看來,普魯士是侵占、吞並了原本屬于英王的漢諾威。至此英德兩國交惡。可是在俾斯麥時期,“鐵血宰相”圓滑的外交手腕,使得英德之間的關系還算可以,而且在俾斯麥的帶領下,新生的德國巨輪越開越好。可能是看俾斯麥舉重若輕,使得威廉二世也想來一把。可是,俾斯麥的手段那屬于高端技術,就好比中,忙僧的閃,瑞文的光速,那是需要勤學苦練才能練出來的。果然,威廉二世上台不久,就充分證明了他的執政水平和外交水平,國際形勢是、迅速惡化。
當時,英德兩者之間的矛盾只是一個縮影,在所有的主要國家之間,都存在這很深很深的矛盾,比如說俄國和奧匈帝國之間的巴爾幹問題,比如說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問題,比如說意大利在北非的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像二戰之後的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占據壓倒性的優勢的時候,結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于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出現了。兩大集團出現之後,都在玩命地攢板磚,玩命地進行板磚的更新換代工作。而在火藥味越來越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擦出點火星,這就是一戰之前所爆發那一次次的危機。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波斯尼亞危機、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意土戰爭和兩次巴爾幹戰爭。
按照時間順序,大致說明一下各個危機。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發生在1905年,地點位于摩洛哥西部沿海城市丹吉爾,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地中海城市。在歐洲逐步強盛起來之後,和歐洲隔著地中海的北非逐漸落入到了歐洲人手中,歐洲各個列強都擁有著各自的勢力範圍。在1904年,英國和法國達成了所謂的誠摯協定,英國和在再征服時期曾經踏上北非大地的西班牙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殊利益,也就是說,承認摩洛哥是法國的地盤。但是,這樣一來,就排斥了別的列強在非洲的勢力,這樣別的國家就有點不爽了,尤其是德國,德國本來地盤就少,是恨不得是個地趕緊插上一腳,現在好不容易在摩洛哥有點特殊權益,怎麽可能退出,于是,德國准備掂量掂量法國的決心。
其實,如果是俾斯麥的話,可能會通過外交手段,營造一個對自己的外交態勢,然後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現在的掌舵手威廉二世很顯然沒有那麽高的水平,覺得太麻煩,哪如直接攤牌,擺明車馬來的幹脆。于是,在1905年的3月31日,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的丹吉爾。等到了之後,威廉二世公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二百章——钢铁炼狱:一战 1,网址:/34438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