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钢铁炼狱:一战 14(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1914年的戰事中心,很顯然放在了西部戰線,同盟國中的戰鬥機德軍正在與聯軍鏖戰。而東部戰線也戰火四起,但是不如西線那麽激烈。雖然俄國應了英法的要求,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好准備的時候,就發動了進攻,但是俄軍的進攻雖然分散了德軍一部分的精力,但是德軍剩下的在西線的力量,依然讓剛吃了大虧的英法聯軍有點吃不消。而俄國人本來就以人海著稱,之前那點損失還是毛毛雨的,于是,英法要求俄國趕緊進攻,而且還得加強進攻的強度,一定要更多的吸引德軍的注意力,減輕聯軍在西線所面臨的壓力。俄國在戰爭爆發之後,等到了年底,就算是俄國人動作再慢,也該准備好了。俄軍在准備好了之後,時間也正好到了冬天,衆所周知,對于俄國來說,那冬天可是俄國人非常強力的夥伴,但是,因爲德國人並沒有深入俄國境內,冬天的效果有限。
俄國決定在1915年的冬天,發動大規模的反擊,從1月到3月,俄軍將主要進攻方向放在了德奧聯軍方向,而將次要方向,放在了和奧斯曼帝國的高加索一線。俄國對于德奧聯軍的進攻遭到了失敗,但是在高加索方向上,卻是取得了進展。
就在俄國人發動進攻的時候,德國也轉變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因爲當時的情況已經證明,施裏芬計劃已經徹底破産了,聯軍已經在西部戰線穩住了陣腳,雖然德軍不斷地進行努力,但是有的時候,事實卻不是按照人的意願所轉移,而是有著其客觀的規律。在快速擊敗法國、結束西部戰事的可能性已經無限接近于零,而和英國拼海軍拼不過的時候,德國如果還想獲勝,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將重點放在東線,爭取擊敗俄國,使俄國退出戰場。除了德國人對于戰局本身的考量之外,奧匈帝國和國際局勢也促使德國轉變自己的進攻重點。因爲當時的西部戰線相對平靜,英法聯軍正在加緊恢複實力,而東線的奧匈帝國則面臨著俄國大舉入侵的威脅。而且,很顯然,奧匈帝國還打不過俄國佬,再加上那個反骨仔意大利即將站在協約國一方參戰,而且巴爾幹上的羅馬尼亞也准備站在同盟國的對立面。這樣一來,奧匈帝國的巴爾幹戰線將迎來新的對手,而且還不得不再在南線開辟一條新的戰線。奧匈帝國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在這壓力下,奧匈帝國國內又開始不穩。援助奧匈帝國,拯救自己的盟友,也成爲了德國轉戰東部戰場的因素。
但是,這很顯然是個有難度的任務。因爲還沒有一次能徹底擊敗俄國,想當初那個讓整個歐洲都爲之恐懼的男人,被稱爲戰神的存在,依舊在俄國的大地上折戟沈沙。但是,現在似乎沒法了,只能試試了。
于是,在粉碎了俄國人的進攻之後,德國開始轉移兵力,轉移戰備物資到東部戰場。滿載著大量的兵力和物資的列車源源不斷地向東開去。德軍統帥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俄國西南方面軍的右翼。等到了1915年的5月,德軍作好了進攻的准備,隨即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戈爾利采戰役隨即拉開了序幕。
德軍計劃突破維斯瓦河上遊和貝斯基德山麓之間的戈爾利采地區,圍殲俄國的第3集團軍,爲了達到戰役目標,德國的第11集團軍負責主攻,奧匈帝國的部隊在兩翼進行掩護配合。在將要突破的地點,德軍集中了強大的兵力。在35公裏將要突破的地段上,同盟國一方集中了10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總共126000人的強大兵力和600多門大炮,而且計劃周密,行動隱秘。反觀他們的對手俄國西南方面軍,在其負責的600公裏寬闊的戰線上,兵力分散,根本沒有應對同盟國可能進攻的准備。而俄軍在德國將要進攻的那35公裏地段上,僅僅擺了5個師,大約6萬人,只有同盟國軍隊的一半,而大炮更是只有同盟國的四分之一,只有150門左右,後勤還特別差。
5月1日,德奧聯軍開始了進攻之前的炮火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三章——钢铁炼狱:一战 14,网址:/34438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