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钢铁炼狱:一战 21(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在經過准備之後,勃魯西洛夫攻勢隨著俄軍大炮的轟鳴正適合拉開了帷幕。而就在戰役的開胃菜炮火准備這一塊,勃魯西洛夫攻勢就顯示出了與一戰其他戰役與衆不同的地方。在一戰中的戰役中,在戰役開始時,進攻一方往往會進行曠日持久的大規模炮擊。就比如之前提到過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之所以會産生這種現象,是因爲一戰鮮明的特點所造成的。一戰是典型的塹壕戰,戰爭兵器的發展使得防守一方會占的優勢。爲了盡可能地削弱防守方的抵抗強度,所以才會用大炮長時間的轟炸。但是,這樣一來,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防守方通常能夠根據進攻方對不同地段的炮擊強度判斷出進攻重點在哪,並且因爲炮擊時間長,給防守一方留下了充足的時間,能進行整備並作出針對性的調整。除此之外,因爲長時間、大彈藥量的炮擊,經常使得炮擊地域變得千瘡百孔,從而甚至令進攻方在進攻的時候寸步難行。
勃魯西洛夫充分吸收了長時間炮擊的經驗教訓,並在充分了解奧匈防線的基礎上,進行了短小、猛烈而精悍的炮火准備。這精准而簡潔的轟炸是此戰的關鍵之一。短時間的炮擊,使得奧匈帝國軍隊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來完成防禦准備;猛烈而精確的炮擊,使得要達成的目標基本上都完成了,破壞了奧匈帝國的防禦陣地,削弱了奧軍的防守強度。
在炮擊之後,俄軍隨之發動了猛攻,在奧匈帝國的軍隊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們趕出了陣地,而沒有趕出去的,要麽變成了一具屍體,要麽變成了俄軍的俘虜。俄軍初期的進攻取得了完勝,幹淨利落的攻克了奧軍的防線。勃魯西洛夫在留了必要的留守部隊之後,將四分之三的部隊撒了出去,能夠更大幅度地推進到更廣闊的前線,
俄軍的攻勢非常迅猛,攻擊部隊推進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與一戰中常見的拼死拼活打了十天半個月甚至打了幾個月才能將戰線推進幾千米相比,就更令人驚歎了。俄軍6月4日發起進攻,在6月8日就兵臨後方明斯克要地。而且,甚至差一點就抓住了奧匈帝國部隊的司令費迪南大公。費迪南大公前腳揮軍剛剛撤走,俄軍的部隊就到明斯克了。自從6月4日進攻開始,到6月8日奧匈帝國軍隊全面撤退的這一階段,俄軍大獲全勝,俘虜了將近200000名俘虜。
雖然勃魯西洛夫的初期階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在光輝背後,也潛藏著危機。隨著俄軍的推進,俄軍的戰線已經拖得太長,長得已經超過了俄軍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這時同盟軍發動發動的話,俄軍單薄的防線似乎並不能阻擋太久,就得告破。
而勃魯西洛夫顯然也知道現在俄軍所面臨的局面,爲了能夠更快、更大的進攻,取得更大的勝利,他希望俄軍的埃弗特能夠將他手底下的部隊也投入到進攻當中,在獲得兵力補充之後,在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很可惜,埃弗特沒有勃魯西洛夫那麽大的魄力和眼力,依舊在那遷延不進。而增援不至,勃魯西洛夫自然也沒有了進攻的可能,拜謝于俄國的豬隊友,使得同盟國一方有機會能夠及時調派援兵,穩住東部戰線。
就在明斯克陷落的同一天,同盟國陣營進行了軍事會晤,商量東部戰線所面臨的危機。在討論中,德軍的總參謀長法金漢成功地說服了奧匈帝國的代表把南線用來對付意大利的部隊抽調到東部來,來對付俄軍。因爲與無關痛癢的南線相比,俄軍所發動的東部攻勢使得同盟國東部戰線有著崩盤的風險。就在奧匈帝國的軍隊撤退的同時,德軍利用發達的鐵路網,再一次快速、即使的爲東部戰線運送了足夠的援兵。
俄軍方面的埃弗特終于在7月18日展開了一次進攻,但是這次進攻准備不足,進攻組織的十分松散,根本就不可能對同盟國軍隊造成什麽像樣的威脅。與此同時,同盟國軍隊集結力量之後,對俄軍發動了反攻。勃魯西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章——钢铁炼狱:一战 21,网址:/34438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