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俄国的蜕变 2(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俄國人的想法非常不錯,奧斯曼蘇丹可能也被俄國人打怕了,雖然俄國人的要求比較狠,割肉雖然比較疼,但是總比被俄國人打得半死在割要好。不過就在蘇丹准備答應的時候,一件意外的事打破了現狀。
原來,土耳其掌控的巴爾幹半島上的門的內哥羅發生了起義,奧斯曼的軍隊進行鎮壓,雖然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不過歐洲列強的軍隊,但是用來鎮壓個起義還是可以的,起義被鎮壓下去了。按理說,人家奧斯曼鎮壓自己國內的起義,是內政,跟俄國八竿子都打不著,但是俄國非得來插一腳,俄國政府又給了正在君士坦丁堡的使者緬希科夫一個新的指令,讓他要求奧斯曼蘇丹再簽訂一項條約,讓奧斯曼帝國從門的內哥羅撤軍。
之前蘇丹已經答應滿足俄國的要求,如果門的內哥羅再投靠了俄國人的話,那基本上自己的巴爾幹就成了俄國人的巴爾幹了,雖然奧斯曼江河日下,但是也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作爲一個龐大帝國的君主,奧斯曼蘇丹實在是不能接受俄國如此苛刻的條件。而且,英國人也在背後給蘇丹加油打氣,英國拍著胸脯說,如果俄國人敢打你,不用怕,哥罩著你,而且不但哥罩著你,哥的好兄弟法國也會罩著你!沒錯,法國這次也摻和了進來。
有著英法兩國的撐腰,蘇丹的膽子大了不少,敢對俄國說“不”了,在1853年的5月拒絕了俄國的最後通牒。爲了對抗俄國的威脅,蘇丹站到了英法這一邊,同意英法兩國的艦隊進入達達尼爾海峽。俄國一看這情況,看來是不打一頓不行了,于是毫不猶豫地就跟奧斯曼斷交了,並且更進一步,在1853年的7月3日直接派兵進駐了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這兩個公國。
奧斯曼在俄國占領了自己的地盤之後,估計真的是被打怕了,一直沒吱聲,但是英國和法國一直在背後慫恿蘇丹,不要怕,有我們呢,老毛子就是個慫,在英法鼓了半天勁兒之後,蘇丹的膽子也大了起來,在1853年10月9日,奧斯曼蘇丹向俄國攤牌,說俄國你得把這兩個公國還回來。但是俄國對于奧斯曼的反應就跟蚊子叫差不多,在俄國眼裏,奧斯曼真真切切就是個慫。俄國反應也快,在奧斯曼通告的7天之後,俄國就給出了答複。在1853年10月16日,俄國決定用拳頭跟奧斯曼聊天,向奧斯曼宣戰。克裏米亞戰爭爆發。這次英法倒是沒忽悠奧斯曼,站在奧斯曼一邊對俄作戰,在這場有著英國、法國、奧斯曼、俄國這四個歐洲列強的紛爭之中,撒丁王國也過來打了一把醬油。
戰爭開始之後,在初期,交戰雙方在進行機動,想形成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戰略態勢。在10月28日,土耳其軍隊成功地渡過了多瑙河。俄軍知道消息之後,非常震驚,怎麽讓土耳其人給摸過來了?于是緊急派兵進攻,但是在1853年11月4日的戰鬥中,奧斯曼軍隊在奧爾特理查擊敗了匆匆趕來的俄軍。俄軍出戰不利。
巴爾幹半島,地形多山,山間盆地較小,正式因爲巴爾幹半島上地形的特點,才孕育了希臘的城邦文化。但是也是這種地形,也造成了交戰雙方所必須考慮的問題,那就是補給。俄國打著宗教和解放的旗號,能夠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但是畢竟巴爾幹遠離俄國的中心,盡管俄國已經有著很多次對奧斯曼戰爭的經驗,但是補給仍然是一個很讓俄軍頭疼的問題。對奧斯曼來說,雖然巴爾幹是在自己的地盤,是內線作戰,但是奈何當地的人整天想如何造反和獨立,而且還多山,結果也讓奧斯曼軍隊的補給很成問題。所以,雙方都需要一個比較好的補給通道,而作爲歐洲的第二長河和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的航運價值不可估量,誰掌握了多瑙河,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最終,爲了爭奪制海權,雙方爆發了一場慘烈的海戰,那就是錫諾普海戰,這場海戰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是風帆時代艦船的完美絕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九章——俄国的蜕变 2,网址:/344384/154.html